顯示包含「大帽水系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大帽水系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2025年7月4日星期五

蝴蝶園坑 (下半)



之前探過城門水塘蝴蝶園坑上半,後來才得知精華全在下段,今日路過就補回吧。

菠蘿壩自然教育徑覓路從南方下降,切入澗口。澗口也有小瀑。


最低的一段是從水塘到自然教育徑,只有不足30米攀升,但已經內藏兩個靚瀑!


此處可以左邊穿林上,好快接回自然教育徑。


自然教育徑至城門林道一小段,則比較平緩:




小潭小瀑,除了環境清幽外沒甚麼吸引之處。




很快也能從旁接回城門林道。





2024年6月16日星期日

大帽山東坑



九大石澗之一的大城石澗有一上源大城北坑,發源自大帽山東山。而大城北坑585米高處有一左源分出,源頭從東面直指大帽山頂,可曰大帽山東坑。此大帽山東坑於770米高處上下其實乃帽東石林,石林亦有一帽東林道橫過,故探遊帽東石林的大眾化路徑共計有三。

大帽山東坑澗途上並無高瀑,澗床多以石河、小石塊構成,大水時也許能成瀑。然而,作為通往帽東石林之一途,此坑相當疏通闊落,中途而有可攀玩的石組,其實算是不錯了!

大城北坑下降至585米:


右:大城北坑


左:大帽山東坑入口,開始上溯。(14:15)




下望分源位:


初段已有石河澗床,相當闊落疏通,大水更有流瀑:











635米,大水下的兩個小瀑:




之後開始見巨石,可能到了帽東石林的邊陲。以下有兩大石:


可從中間爬過!






660米,澗分三源,沒有看過人家的玩法,只好沿水聲而上。






上源石林見不少路標:






原來走了左源,澗形基本上已散,續上。




石陣中續上...








帽東林道了,穿過末段疏林。




740米,接帽東林道。若取右再上應為帽東石林,但今日A4天氣,無謂去了。(14:50)


左走往西南坑方向離去。




沿路出大帽山道。




2024年6月15日星期六

石頭峴坑左源



石頭峴坑 / 石頭見坑草城石澗200米處分出的一左支,因流經「城門八村」之一的石頭峴而有其名。據其他山友所述,石頭峴坑雖有潭瀑可賞,但筆者過往每次自鉛礦坳沿城門林道下降,經W080附近的澗口時,也會被澗口的模樣打退堂鼓,且從人口中得知此坑植披略為茂密,故一直未探此地。

之前探過石頭峴坑右源,也是從山脊插入而沒溯過下段和左源,如今再經此地 (再加上得悉最近有其他人玩過),暴雨下決定一探此左源

鉛礦坳南走,已落起大雨:


石頭峴坑入口,220米,已見洪水噴湧而下,入溯要做足心理準備!(12:50)


完全變了黃泥水,逆流而進好不容易!









細水一點可能頗美,但如今則要奮力通過!







平流段水流也急,要從澗旁慢慢推進...





252米,左右分源。(13:15)


今次走左源。流水少了一半,但澗道也收窄了,並未變得易走。





繼續沿澗旁上,刀剪少不了。







過澗位,也是相當的險。







水流太急,此處爆林cut過去!


大剪一番才駁回澗內:








之後水流開始減弱,真好!



但洪水仍洶湧:






310米許,原來左源有一塌泥位,怪不得下方全是泥水。


塌泥位後方是一瀑,水質好似好了不少。


靠左勉強上攀...


上方仍有小瀑,至少易走了不少!





坑道收窄成峽,奮力上攀!




登頂下望:


臨近出澗仍有激流:








355米,有一小右支有流水傾注而下... (地圖上此四城林徑前的右支才有水線喔)



如今直線靠左沿谷鏟出算了,無謂戀戰!




370米四城林徑出澗。(14:20)


暴雨後,今年早在六月已見去年水浸白千層的景象... 大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