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包含「象山水系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象山水系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2022年12月3日星期六

龍巖石澗 象榕坑

今次探遊的龍巖石澗和象榕坑,可謂十分有人氣。龍巖石澗為最近大澳市區的一條澗;象榕坑更加是百澗之一。今次經過兩澗,全程遊人路標繁多,此兩坑早已不是什麼秘境。除了象榕坑某些石景外,可說是毫無驚喜🫥

本身不特別打算為此兩澗寫遊記,但既然有時間,便一次過簡略地寫一下,以免日後自己都唔記得行過🤡。



大澳坑尾站落車,行過去龍巖寺。今日有幾個旅行團都行獅山象山,等11號巴士期間可謂人山人海。







入坑了,乾到呢... (09:30)







90米,小石峽可輕鬆上。(09:45)





之後都有幾塊壁,但係冇乜驚喜,幾悶的。



應該係龍首巖 (10:00)





260米,反正上源應該唔會有啲咩睇,左邊走了。(10:20)



上兩個月仲開緊花的崗松好似已經收皮...





象山過後直線鏟芒箕cut入象榕坑,右源冇嘢睇的。(10:45)



左源近300米入口有好多標,不愧為百澗之一,頗有人氣。



入林下降...



220米,右分源從左方插入。(11:00)





此位頗高,不好下降,右方入林避開。





原來是180米,冇水的主瀑。

象榕坑 麒榕坑

此位右方有兩個小石室,玩了大概5分鐘。





落少少都仲有嘢睇。



繼續落,130米。(11:25)



約80米,此位下降幾難下,下邊冇腳位,但又有成兩個人高,要靠藤枝拉住慢慢落。



再落坡度越嚟越細,快速衝刺。






接東奧古道。(11:40)


今次本身計劃可以行到下晝,但竟然入澗起計2小時10分鐘已經溯完兩坑,可謂大失預算...

2022年10月23日星期日

象山東坑 / 麒麟東坑



大澳以東有獅山象山,而此群山以東有多條水線流向深屈引水道,而其中一條人跡最多的則是象山東坑。但此山的土質並不儲水,今次溯遊的象山東坑,自入澗起滴水不見,全條引水道都是乾的,而且算平坦疏通,令是次旅程變得像行郊遊徑一般...

由於現今地圖上「象山」的山峰,據聞以前被稱為「麒麟嶺」,所以此坑也作「麒麟東坑」。




東涌起步,走了65分鐘入深屈,望向象山。(11:05)



110米,深屈道右轉入引水道。(11:35)



入澗位 「Intake No. 3.4. 左牙」,爬梯入。





引水道入口為一小企壁,幾米高並不難爬。

麒麟東坑



引行帶喎...



入澗不夠一分鐘已見900山澗誌塊壁...



過後,前方有地圖135米所見的左源(?)



135米的右源,走這一邊。

象山東坑



精華段已過,之後澗道基本上變化不大,都是石河亁坑狀。



偶有企壁兩三塊,有的長了不少青苔,濕水時應該比較難處理。







215米, 大塊岩開始漸多。 (12:05)







偶有較密位,但相當少。



250米這個青苔峽位似乎有一個蜂巢,快速通過... (12:20)





280米,峽窄的通道左方樹枝堆中突然飛出一隻大鳥,向筆者頭頂高速飛來...



坑道上方仍有藤枝所蓋,這大鳥飛得很低,嚇到筆者立即跪低...



是從這𥚃飛出來的...



285米,尾壁,之後坑道不明顯了。(12:30)



發現馳騁引行帶,但之後一段基本上都是穿林,如果太密則可左右繞過,不難找回較疏的去路。







向右偏離澗道後,325米,穿疏林向左返回谷位。





接回山脊小徑。(12:50)





象山/麒麟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