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塘坑,即《香港山澗叢集》中的
刀屻南坑,乃南大刀屻東邊流入新塘村的一澗。基本上此澗的
左主源和沙壩脊平行,而
左主源右方亦有分出幾條分源。當中今次會玩的
左支和
中支,分別所指的,則是《香港900山澗誌》所述的
新塘坑左源和
中源了。
(由於
新塘坑的右源者眾,此處就不跟從《香港900山澗誌》的名稱了。即《香港900山澗誌》的
新塘坑右源=
新塘坑左源右支)
今次會下溯
新塘坑左源左支,到達分源位之後上溯
新塘坑左源中支。不得不提一下此澗內電話訊號,收得比想像中好...
探完
白牛石坑右源右支大刀屻徑接入通往新塘的沙壩脊:

側望
新塘坑深邃的山谷:


415米,向左方穿林下降山谷:


今次入澗位為360米左邊分出的小谷位,當然符合預期地滿佈藤蔓:
下方幾懸空,側邊緩緩下降吧...

降後回望此300米高處的一直壁:


290米,是《香港900山澗誌》的圖片的那一壁,相比起當年藤蔓又多了不少呢...


坑內太密,繞右下降:



235米某一石塊凸出來的高位,可以站起來看一看周圍的環境...
結果是一片綠,難得這般景象會在《香港山澗叢集》百澗之中所見...

都係入返條坑了...


再落多少少,先再疏通返少少...

少有的良好澗貌...


210米一小石峽:
接近分源位了,開始係時候諗到底繼續下溯還是上溯新塘坑左源中支... 要知道剛才下來有幾密,一谷之隔應該唔好得去邊...
205米,
應該算是新塘坑左源左支和
中支的分源位。剛才從
左支這裏下來:
雖然這裏不是中支入口,但是卻疏通噢!就從
這裏進吧,之後再打返去
中支上溯。
(中源右方的澗谷)

用地圖解釋一下吧,綠色的是gpx記錄 (圖中左支/左源及右支/右源混用了,請見諒):


跨脊過返去
中支。


向左望返向左支被植被覆蓋的澗谷,剛才是從這裏降下來...
255米,前路開始有藤蔓阻路:

左方疏位可以避開:

之後接回澗道,雖然唔好得去邊...
此時還能在峽中勉強上升,已經算很好了...

285米,下方仍然通行的石峽,結果上到咁上下都係行唔通:

左方上脊避了:

脊位亦非輕鬆之途,有黃藤擋路。


左右微調路線繞過:


右望下方坑峽,在左邊脊位上邊同藤蔓玩已經好好了:


到達300米高,還是入返坑內吧。慢慢向右方移動...
原來已經到了345米高的一大壁,都有四五層樓高:

正常玩法不正攀的話,右後方有脊有樹幹,相信可以安全繞上。不過今次小弟為求慳時間,取了較貼近壁中央的右方位置上...

結果是非常險的,臨近壁頂有一個少量overhang的位置,而最緊要是上方又有粗粗的雲實樹藤,又是單手捉hold、另一手揸剪咁樣上...

到壁頂,鬆一口氣...

玩厭了,又可以上脊玩...
睇完石又下降返去澗谷中間...


往粉嶺方向回程,中途發現
禾堂背坑左源出澗位,不消一年已經俾人剪到阿媽都唔認得...
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