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田夫仔山 (461m) 的北脊 (即岐額山 245m) 為界,有兩條溪流分別從西南面和東南面注入新界的河背村。東南面一溪為現今已被築成灌溉水塘的河背坑吸納了鱷魚朝天 (559m) 至田夫仔山山脈北坡所有的山水,相當具規模,而現今河背水塘亦乃郊遊勝地之一;西南面的一澗吸納的山水幅員亦廣:包括了以四排石東坑為界,向南逆時針數起,至現今大欖涌A段引水道盡頭地龍口一澗的所有的流水。惟後者如今的山水已完全被大欖涌A段及E段引水道所截,以致此流向馬鞍崗的溪流不見經傳。
位於田夫仔山西面,大欖涌A段引水道盡頭的地龍的一澗,姑名河背右坑*,乃上段所述流向馬鞍崗的溪流的最左一源,頗獨立於一眾源起自四排石山至黃茅嶺東坡的諸支澗。
(* 從河背村向田夫仔山方向瞭望,或採上溯河背坑時正置地圖時的方位,此坑在河背坑的右方)
說回此河背右坑,80米處引水道的澗口已是一壁,且見繩索等人工攀輔助物,相信因為過往水堰建設等原因不乏人跡。入澗上溯一少段已見數中型瀑布,澗容上佳。120米處過一水堰後,澗道一轉成林澗風貌,但前溯不消一會,再現開揚壁,及後緊接有一宛如大圓石澗「飛猿峽」的迷你峽位,令人回味無窮。末段取右分源,攀上一壁,即可接回河背越野單車徑185米處,可謂易入易出,絕對值得一探!
(GSGS3868,1952年地圖,當時河背水塘仍未建成)
80米處引水道的澗口,已是開揚一壁:(11:55)
正面,可見右方有綁繩,更釘了鐵片作腳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