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白牛石坑以澗谷大小來說,在大刀屻水系中並不算小。近年其左右源不同支源也有人探索 (估計),澗旁的荒脊更可謂頗有人氣。如今一時興起,於是便去了。
白牛石坑支澗頗多,而左源右支出源一段直指大刀屻最險處 — 「剃刀屻」「刀片」形狀山脊所在一段。下源雖然有少少密,但筆者此行二人出發,一刀不剪已可從125米起完溯。
64K白牛石巴士站落車,入白牛石村。


車路被私人設施所截,左邊踩草兜過。

終於接石屎路 (OSM灰路)。

穿竹林隧道,此為一橋位,底乃白牛石坑左源。

過多少少乃白牛石坑右源。

不過目前跟OSM灰路走。


山徑左邊略疏,在此cut入澗吧。

130米,入澗了~ (10:25)

玻璃水喎... 正啦!

偶見較密位,不過不難處理,無須用剪。


160米左右,有一瀑。(10:40)


仍偶有較密位,仍然不難處理,無須用剪。


再見較密位,當然壓低植披直接通過。

170米,有一個大概1.5米高的水潭,以大刀屻來說算幾深下了。(11:00)


前面終於要濕腳了。

盡處為一上攀位,回望隊友。

前面相信為左源190米左兩支和右兩支的分源位。

沿右邊走...


左源210米,右支和最右支的分源位。兩支都幾密下...

右方上升,先接回灰路。


沿灰路走,經左源最右支澗口。此乃馳騁2017的行程。此段路幾多路標下。

不過今次行右支,要繼續去。

220米,接回右支,黃藤熱烈歡迎~(11:45)


左源右支中幾可觀的一個瀑。


瀑頂情況還好🫠



250米,相對平緩澗段,較密封位都可以直過。(12:05)


遇上雲實、簕欓花椒可兜右邊過。


澗谷收窄,回復較密的澗貌。



275米,再次見攀升跡象。

相信此樹在幼年時已倒塌,才會見樹幹斜生。

又有樹根瀑 (無水)。

280米水線再分源,不過又要同省藤玩。

左分支。

穿過黃藤,見右分支其實更通 (少少)。

右分支塊壁,都有約50-60度。


壁頂...

之後越上越斜...



290米,仲有石河添~


之後有少少入林feel,不過之後其實係碎泥坡。

450米起,左邊似乎乃石塔 (後來先知有名叫刀屻崖),都有20-30米高。


有成70度斜,地下仲都超級碎。

460米,右邊出現一直壁,和左方石塔相互對峙,可以算是天門。

峽偏左直上,腳hold都甩了幾個,應該直墜180米...

快到頂,出澗在望了。

向右橫移些少。

475米,大刀屻徑鐵鍊處出澗。(13:40)

回望下方白牛石坑左源 左支及右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