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7日星期一

鬼叫坑



新界東北船灣淡水湖一帶的坑澗不少,但由於位置偏遠,特意深入探澗的人士並不特別多。其中比較接近三椏涌的有馬尿河黃竹涌兩澗,也是東北迷椏走廊所路經的溪流,相信走過的山友也會對其過澗位頗有印象。

其中迷椏走廊黃竹涌路的一段,自西面馬尿河東走,初時右方可見黃竹涌上源峽窄,多芒箕竹林阻路,後沿路下降入澗谷進入竹林,澗坑頓時略開揚,此乃黃竹涌78米高處的分源位,其左源起自觀音峒 (303m) 西北坡,故可拆分曰觀音峒北坑。而根據樂善行第九十九期的地圖,此坑澗的土名乃鬼叫坑,故也可直接以土名稱呼之。

鬼叫坑澗途密位不少,沿途不乏省藤封路,但其澗床亦當具船灣水系特色的岩石、坡板,且特色位分佈全澗,若不介意山長水遠深入到此處披荊斬棘,則值得全溯之。

烏蛟騰出發,苗三古道迷椏走廊


先後走過馬尿河,一路西走:





黃竹涌78米高處,分源位,亦是迷椏走廊過澗位,左源是觀音峒北坑 / 鬼叫坑:(09:10)


入口算是清晰,澗口露蔸、省藤亦然...




入口要略剪,但好在澗床清晰可見:






入了一小段,已可見連貫的澗床岩板:


90米許,更有獨特的斜石峽,不是很大。






續上,有一段疏通坑道。








少量省藤枝阻路,剪一剪已可通行:


也見昔日的人住痕跡呢:




100米以上,再有大塊澗床岩板,亦是船灣特色,雨季可能可以瀡水呢... 現在至少行來暢快!






密位黃藤底下可通過,之後是一個小小的開揚石板。




125米,省藤密封澗道,不過可以左邊疏林繞過。




150米再分源位前接回澗道:






150米高處的左源,入口比較平凡:


150米高處的中、右源入口,從此再深入:


想不到上源仍有坡板喎,算是驚喜:



160米,地圖上水線左右分位乃大片岩坡,輕鬆好行。


盡頭取右方水線續上,仍然可溯:






180米許,已是上源,再有闊落的岩坡:






至195米,澗床漸密... (10:00)




是時候要稍剪、壓出一路脱出:




地圖230m有show footpath,現實是亦可見極少量通行的痕跡。


見大路,C2610標距柱,不消20分鐘即可脫離密林,不比想像中辛苦。(10:20)


觀音峒大尾篤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