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2月2日星期六

新塘坑右源



《香港山澗叢集》中所載除了塘面坑 / 林村上坑油柑坑 / 雙羊石澗外,就只有刀屻南坑 / 新塘坑寥寥可數幾條了。但其實大刀屻水系內藏了許多其他值得一探的石澗的,各有其精彩之處,如探澗者只要怕澗道植被茂密而將此水系拒諸門外,實在可惜...

說回此新塘坑澗谷內分源者眾,一般而言,會取135米分源位處的左源為主源,但由於左主源在180米-200米又再三分,以左源及中源稱呼此其中較左的兩支,本並無特不妥。但如以新塘坑右源稱呼180米分出的右支 (即900山澗志的新塘坑右源;香港山旯旮的新塘坑主源),則會和150米和135米分別分出的右源混淆... 舉例說,《香港山旯旮》以新塘坑右源稱呼135米右分出的一澗,但《900山澗志》則指左源180米分出的右支。

其實既然新塘坑135米的左源被認為是主源,要區分其於180米-200米三分的支流,左、中、右支足以分別,這樣新塘坑中、右源的名稱就可以用於新塘坑主源以外其他入口也不細,水流不弱,又值得一探的右支流了。


所以今次溯遊的新塘坑右源乃135米右分出的一源。 (此源145米又有分左右支,可見新塘坑幅員甚廣... 今次玩右源的左支)

溯完塘面左坑,沿塘面脊下降,220米進入新塘坑126米分出的小右支:(11:00)



下溯小支源入澗,當然就比較密和污糟,有不少位有藤蔓密封,都要繞過。







此右支只有175米之下有數小壁可賞:





進入新塘坑主源澗道了:(11:30)



126米,開始上溯新塘坑


133米,新塘坑右源 / 新塘右坑分出:


之前探過的左源入口:


轉入右源續走,有不錯的小流瀑。




146米,澗道再分左右支:



取水線源頭較高的左支,雖然入口反而不如右支般開揚,但水流也不弱。






170米一小流瀑。


少量藤蔓阻路:





200米以下,有數個小瀑,形態各異。







205米,此瀑雖只有一層樓高,但瀑形頗美。剪前:


修剪一下後再照:


接着220米此瀑則有三層樓高:





走過一段石河段後,260米有一闊瀑,不難想像大水時應該很正!(12:35)




續走石河段,景觀突變開揚,似乎有沖刷痕跡。





果然是塌了山泥,此塌泥位都至少有20米高,頗具規模:


右邊澗道未受波及,280米起乃較陡直的一段:


靠右處多手腳位,且較平緩,上攀過此段。


中途下望,此段也有50-60度斜。


續沿右上攀。


過了澗途最陡峭的一段,乃310米起的三塊小直壁。






330米,一段急升過後,坑道終變得較平緩。(12:55)




360米,兩層樓高的尾瀑。


上源乃疏林,沿石河谷位走可輕鬆接回大刀屻徑。








447米,接回大刀屻徑,後接下降担水徑脊,下溯担水徑坑。(13:30)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